新生儿黄疸分类
新生儿黄疸可分两种
1.生理性黄疸
一般情况下,孩子出生后2~3天出现皮肤、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,脸部和前胸较明显,有轻有重。色泽轻者呈浅花色,重者颜色较深,但皮肤红润,黄里透红。新生儿一般情况好,无贫血,肝脾不大,肝功能正常,不发生核黄疸。黄疸轻者2~3天后消退,至第5~6天皮色恢复正常;重者时间长达1周以上,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,其粪便仍系黄色,尿中无胆红素。
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,可延迟1~2天出现,黄疸程度较重,消退也较迟,可延至2~4周。
2.病理性黄疸
病理性黄疸具有出现早、程度重、进展快、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等特点。孩子可能在出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,或者出现黄疸后持久不退,或者消退后又重新出现黄疸。
病理性黄疸有两种不同的类型,如果是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,会呈橘黄色或金黄色;如果是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,会呈暗绿色或阴黄色。溶血性黄疸多伴有贫血、肝脾大、出血点、水肿、心力衰竭。感染性黄疸多伴发热、感染中毒症状及体征。梗阻性黄疸多伴肝肿大,大便色发白,尿色黄。重症黄疸时,可发生全身症状,表现为反应差、精神萎靡、厌食,继而易激惹、高声尖叫、呼吸困难、惊厥或角弓反张、肌张力增高等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黄疸,也就是母乳性黄疸。母乳喂养的婴儿,一般在生后4~7天出现黄疸,逐渐加重,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,然后黄疸情况渐渐减轻。一般持续3~4周,第2个月逐渐消退,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。黄疸期间,多数孩子不会出现其他不适症状,身体状况良好。若停喂母乳3~4天,黄疸会明显减轻,若再用母乳喂养,黄疸不一定再出现,即使出现也不会太严重。
新生儿黄疸应该与新生儿溶血症、新生儿败血症、新生儿肝炎及胆道闭锁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。无论哪一种疾病,都应该在孩子出现异常时,及时就医,尽早进行治疗。
新生儿黄疸如何护理
1、光照疗法
常用蓝光照射,是治疗黄疸的一个比较常用的方法。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,双眼、会阴及肛门部用黑布遮盖,用单光或双光照射,持续2~48小时。胆红素下降到7mg/L以下时即可停止治疗。
2、药物治疗
药物治疗可以加速胆红素的清除或抑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。包括:供应白蛋白,纠正代谢性酸中毒;肝酶诱导剂(如苯巴比妥);也可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。
另外,还有一种用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新观点,即应用锡中卟啉治疗,是目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(FDA)认可用于临床唯一的血红素类似物。
3、一般护理
(1)让孩子多喝水,可每天早晚喂白开水,如果孩子喝配方奶粉的话,应在两餐之间加喂水。这样有助于排掉体内多余的胆红素。当孩子黄疸指数很高时,可以给孩子喝点葡萄糖水(把葡萄糖加入水中)。
(2)让孩子多接触自然光源,尽量不要让室内太暗,可让孩子多接近窗户旁边的自然光。自然光里任何波长都有,多接触自然光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。
(3)当户外阳光不是很厉害的时候,比如上午10点左右,可以带孩子晒晒太阳,要尽量多晒到孩子的皮肤,但要注意,不要晒到眼睛,同时注意保暖,不要受凉。
(4)注意保持婴儿皮肤、脐部及臀部的清洁,防止破损感染。
(5)家长和孩子都需要心理呵护 。家长要多对新生儿进行抚摸,给予安慰,同时也要注意缓解自己的焦虑、紧张情绪,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,促进患儿康复。
4、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
(1)观察黄疸色泽变化,以了解黄疸的进退。黄疸一般是从脚开始退,眼睛是最晚退黄的。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皮肤黄到身体哪个部位,几天后有无什么变化。判断时,可用手指按压其皮肤,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,是黄色就要注意了。如果黄色慢慢消退,就不必太担心。如果发现孩子愈来愈黄,发黄的部位愈来愈多,而且精神及胃口都不好,或者体温不稳、嗜睡、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,都要去医院检查。
(2)注意观察大便的颜色。一般情况下,新生儿的大便颜色应该是金黄色或土黄色,如果发现大便颜色愈来愈淡,甚至变白,再加上孩子的身体突然又黄起来,这种情况有可能是胆道闭锁引起的,要及时去医院就诊。
(3)对于病理性黄疸的患儿,应注意观察婴儿的全身症状,如有无精神萎靡、嗜睡、吮乳困难、惊惕不安、两目直视、四肢强直或抽搐、体重持续下降等情况,以便及早发现,及时处理。
(4)光疗期间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光疗反应,如发热、烦躁、皮疹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如发现及时请医生处理。同时光疗期间患儿失水较多,要注意按需给孩子喂奶、喂水。
(5)孩子的黄疸退后,还要继续观察后面的情形变化,如果黄疸退了又升高,就绝对有问题,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。
5、注意孩子的喂养状况
对于黄疸患儿来说,尤应注意合理喂养,并且最好以母乳喂养。